发布时间:2016-12-21 浏览次数:3699
公共安全的概念
一、安全—社会发展永恒的课题
1、安全是个约定俗成的概念
“安全”是近年来出现频次很高的一个词。人们给出了许多定义和解释,大多是从部门或行业的角度,诸如国家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等等,有些则是说文解字,如在一些行政文件和技术标准中关于安全的各种定义。其实、“安全”是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它的含义是明确的,但它的范围是广泛的。
安全就是在实现(个人或团体的)目标的过程中不受损失和伤害。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绐终伴随着各种风险(发生损失和伤害的可能),这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而且、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也在制造着风险。因此、安全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永恒的课题。
安全是相对的,或者说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建立本质的安全(体系),包括安全系统的设计,产品的制造、安全标准的制定都是如此。本质安全就是,没有风险的系统,是理想、概念化的系统。但实践是达不到的,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实际安全系统的设计、实施和运行是降低风险到可以承受的程度,根据威胁、技术的可实现程度、决策者的意志及安全投入等因素,构建实用的安全系统,
安全也是我们要去实现的目标,它与整体的目标有时是矛盾的,它需要投入,为了安全可能会牺牲其它的目标或降低原来的目标,这些都是损失。因此、在实际情况下,人们要在(整体)目标与安全之间作折中的选择。这就意味着安全具有经济的属性(可以用投入、产出来衡量与评价)。
2、公共安全的概念
接连不断的恐怖事件、突如其来的SARS和频发的自然灾害使我们真实地感受到威胁的存在,于是安全成了人们特别关注的话题。社会各部门、各地区或技术领域都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安全的需求,并针对各自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构建相应的防范体系,建立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此同时、大家也都认识到:安全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种技术专业的事,它是我们共同面对的利害、是要求相互协调、配合,共同营造的环境。这就是公共(综合)安全的概念。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应对各类灾害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经过各部门专家的讨论、媒体的宣传,公共安全的概念越来越明确了、综合、整体安全的框架也越来越清晰了,建立公共安全体系(形成整体防灾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了,这是当前形势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安全理论、安全技术和体系的研究必须围绕这个题目、坚持这个方向。
建立公共安全体系、提高综合(整体)防灾能力是基于:
安全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利害,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可以独立应对的事,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公共安全(紧急)事件的定义都指出:它是在规模和影响上已超出了社区或居民能够应付的能力和范围(责任),需求政府(不论哪一级)进行干预,是政府必须采取应对行动的事件或事态;
应对各种风险、处置各种灾害、事故、事件,要在一个共同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局部的预防体系的构筑、紧急事件的处置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部门必须互相配合、支持、必要时、要统一调度和指挥,共同行动。
要保证安全体系的有效性、经济性,必须实现各种资源的统一规划、配置、调动和充分的共享。必须认识到:共同的安全是局部安全的基础。
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风险)的安全技术(设备与系统)、技术体系(系统结构、指挥决策)是相通、相同的。安全技术从应用的角度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但基本的技术和产品是共同的,或者说:不同的安全系统可以采用通用的技术和产品来实现。这就决定了,各种安全系统在技术上是可以集成的,资源是可以共享的,构建公共安全体系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是经济、有效的。
以上就是建立公共安全体系的基本前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一主题:家庭防盗报警系统的安全构造 |
上一主题:大话安防之我国公共安全现状及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