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05 浏览次数:1937
大数据遭遇“资本寒冬” 且看企业如何布局
在喜新厌旧的互联网技术圈,已有3年历史的“大数据”听起来似乎已经过气了。虽然Hadoop在2006年已经发明,但“大数据”这个概念大概是在2011到2014年左右才真正火了起来。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至少是在媒体或者专家眼里,“大数据”成为了新的“金子”或者“石油”。
大数据遭遇“资本寒冬”且看这些实力派如何布局
近年来,大数据旋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不仅是信息领域,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领域都“磨刀霍霍”向大数据,准备在其中逐得一席之地。然而,很多公司在迈入大数据领域后遭遇“滑铁卢”。
据清科研究院统计,今年第三季度共发生投资案例801起,同比减少2.2%。就投资总额来看,披露金额的727起投资案例共涉及投资金额11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较第二季度下降51.1%。整个投资项目数比去年降低三分之一。
在经历过世纪之交的资本泡沫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这一次的所谓“资本寒冬”其实并不算严重。分析机构预测窗口期到明年中就会过去,何况换一个角度看,当投资人更加趋于理性,选择创业项目的标准更高的时候,那些真正具有市场价值的创业项目才会脱颖而出,换句话说,只有“实力派”才能熬过寒冬。
蚂蚁金服旗下芝麻信用称,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随机森林、神经网络、分群调整技术、增量学习技术等在内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为缺少信贷记录的人群做出客观的信用评价。芝麻信用已通过商家自助服务平台全面开放消费金融风控能力,帮助行业提升风控水平。
京东金融形成了由多种大数据机器学习模型构成的弱分类组合预测模型,借助随机森林、lasso回归等算法,参考数千个预测变量,借此评估用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京东称,正在构建开放生态,开放技术、产品能力,为传统金融机构赋能,帮助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陆续建立了客户分群授信、社交评分、信用评分、商户授信管理、欺诈侦测等系列模型。微众银行也在做技术输出,推进同业合作,帮助合作伙伴构建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
百度金融将自己定位为科技金融公司,以大数据技术为发力点,通过人工智能、用户画像、精准建模等技术,扩大征信范围,并对外开放技术能力;
就连刚刚推出大数据风控系统的网易金融也主打开放性,为金融机构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服务提供获客、征信、授信、管理和催收等服务,并输出营销、客服等解决方案。可以看到,大公司基本都选择将自己的数据和技术产品化,开放给合作伙伴。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都在开发自己的数据体系,利用技术打造风控能力,且将这种能力开放给业界。另外,在数据方面,这些大型企业有数据方面的巨大积累,量级是创业企业所不能比的,数据类型丰富,判断用户的维度也比较广泛。并且不同企业之间的数据类型也不尽相同。
未来一段时间这样的格局或会继续延续,即大企业在做资产端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大数据风控体系开放出来,帮助互金创业企业、传统金融机构等来提升风控能力,自己也可以扩大收入来源,壮大生态圈;创业企业在形成自己的大数据风控体系的同时,也接入大企业的风控体系,助力资产端的拓展。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一主题:工业互联网将显著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 |
上一主题:凭什么说视频监控越来越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