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3 浏览次数:2342
艾礼富Alef讯:德国地下综合管廊的历史和现状
德国最早的地下综合管廊于19世纪出现在北部城市汉堡,东德城市耶拿的第一条综合管廊建于1945年。已建地下综合管廊总长度超过400公里。但发展至今,公共和私人的地下排水管道总长超过96万千米,各种服务于供气、供水、供电、供暖和通信的地下管道长度超过上百万千米。
如今,耶拿共有11条综合管廊,通常在地下2米深处,最深的一条位于地下30米处。这11条管廊中,8条归耶拿市政设备服务公司所有并经营,两条在私人投资者手中,一条属于一个科技园区。
耶拿市政设备服务公司技术总监贝恩德·海涅曼介绍,他们在耶拿经营的管廊总长15公里,共有10个用户。公司已在不掀开地面的情况下更换了管廊内大约1000米的饮用水管道,接入网络光缆也很方便快捷,因此,在拥挤的市中心使用地下综合管廊“非常理想”。
德国建筑研究所专家雅内特·西蒙介绍,地下综合管廊可容纳多种管线,水、气、电、通信、供暖所用管线均可共用同一管廊。这样,在管线检测、维修、更换或增减时较为便捷。廊道内,管线可放置在底部,也可用支架等固定在墙上。由于受到廊道保护,管线几乎不受土壤压力、地面交通负荷等外部因素影响,管线所用材料也可更轻便些。
德国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没有统一设计,所用材料也不尽相同。材料可以是钢筋混凝土,也可以是钢纤维混凝土或波纹钢板。横截面可能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也可能是拱形。管廊建造时需考虑到土壤、湿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同时,防火、通风和逃生通道等设施必不可少。地下综合管廊虽然初始投资较高,但长期来看,总体成本还是要较传统的直埋式低。在日常修理维护中,也不会因挖掘道路、堵塞交通而造成资源浪费。
德国环保人士对修建地下综合管廊表示支持。德国联邦环境基金会专家弗朗茨—彼得·海登说:“综合管廊既环保又经济,在保护土壤、水源和植被的同时,还有着易保养、提高管线使用寿命等优点。为此,联邦环境基金会还曾出资支持综合管廊的研发。
为地下综合管廊建造提供解决方案的”施泰因与合伙人公司“总经理罗伯特·施泰因介绍,德国的综合管廊在工业企业、高校、机场、医院等地较为常见,且建造管廊的工业企业越来越多,”对企业来说,使用综合管廊可大大降低维护成本,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多名专家也表示,德国综合管廊建设仍面临建造成本较高、不同管线所有者或运营方难以合作等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仍在探索中。
德国联邦环境基金会表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减少了多重施工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二是减少维修管线时的施工工作;三是延长了地面道路使用寿命,保护树木免受破坏。然而,德国建筑研究所在2014年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地下综合管廊在德国的普及率仍然偏低。德国建筑研究所自2002年受到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委托至今,一直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追踪研究。该研究所主任马丁?菲佛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高昂的造价是阻碍其普及的”拦路虎“,使得很多地方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以杜塞尔多夫市地下管廊为例,总花费高达250万欧元。”以目前的平均造价来看,地下综合管廊的平均使用年限要保证在80年以上,才能从经济成本上体现出优势。“菲佛表示,这一现状要求工程师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技术、降低成本。他同时也提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机遇“,必须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一主题:工业互联网将显著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 |
上一主题:艾礼富Alef讯:地下综合管廊与智慧城市 |